从宏观面上来看,降准的最终推出,主要是考虑到今年以来的经济数据仍然较为疲弱,整体经济增速也面临着下滑至7%以下的压力,1月份的官方PMI指数自从2012年9月份以来首次跌破50的荣枯线。
其实,A股主板的估值水平同样也不像大家所公认的那样便宜。实际上,监管政策的变化不用过于关注,因为从历史看,监管政策只能平缓趋势,却不能改变趋势。
实际上这轮美国股市的上涨并创新高,也是在美国持续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过程中发生的,美国的标普和道琼斯指数就是在经济回落的过程中见底回升的。这一进程目前似乎有了加快迹象,尤其是A股主板在被冷落多年之后,再度成为主流资金的追逐目标,这就像从2000年开始中国家庭在资产配置上不断追逐房地产一样,一旦起步,就将延续下去。因为经济连续下行,在资金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,实体经济缺乏赚钱项目,而实物资产如煤矿、铁矿、油井等又在折价,房地产交易的活跃度也在下降,过去几年盛行的这些投资模式都在赔本。家电消费对应的是居民住房投资和消费,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2亿平方米,比2013年少销售1亿平方米。所以,对于把经济下行当作股市的利空看待,似乎又重新回到到散户思维中了。
大部分投资者总是喜欢用经济向好、股价便宜作为看好股市的理由,而悲观论者也同样以否认这两点作为看空的理由。■如果仔细分析中国股市20多年来的走势,会发现经济政策对股市影响要比经济周期对股市影响大,因为政策通常是逆周期的,它更能与投资者预期保持一致。这也一样起到为需要钱的人融资的作用。
因为任何一种牌照的功能发挥,就是一种创新,就是人才和智慧的密集型改革。京东方想投资,愿意占据这个市场,也有这个技术,但是缺钱,拿不出330亿。宏观上金融为地方经济服务,为实体经济服务,实际上要把金融系统的融资结构三管齐下,三个比例要适当。我们有时候说现在大数据分析,不管怎么分析,如果看不到企业的现金流,看不到企业的资本回报率,看不到企业的第三方担保,看不到企业非常实际的一些信用物,大数据分析就能把几百万、几千万借出去?我觉得这也会很荒唐的。
第三种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企业形成集群互动。对地方政府来说,将牌照争取到手,让用牌照的企业运转起来,这就是地方政府金融改革的要义所在。
一旦在哪个区县发生,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卷进去,最后找不到事主就找政府。说我不要信用也能融资都是胡扯,离开金融本源的任何理论都是不成立的,这个本源就是两个字——信用,是金融安身立命之本。虽然股权不是债务,但是过几年连本带息的固定回报收回,其实最终还是债务。第一是政府和研究机构,应该对这个地区的产能有客观的、理性的预测,提示和预警各类企业不要卷到过剩产业中去,然后拿出一些政策措施,有效地遏止过剩产能的蔓延。
还有一种体现在老百姓在你这儿存款、投资的过程中,各种中介服务类的企业当然也要有信用。所以,金融的本源其实并不复杂,如果一套说法说得把金融ABC给丢了,它哪怕再复杂再高端,也别信。第四是跨境电子商务结算,就是靠跨境第三方支付牌照结算。去年,我们年初看了一行三会的报告,算了一下有12块可以拿。
讲节点支点,就是长江经济带,我们是上游枢纽。四家牌照就可以帮100个、1000个电子商务公司结算。
第二,一个地方政府为企业服务,推动金融发展,最重要的该抓什么?我们要为实体经济服务,为小微企业服务,为三农服务,为结构调整服务,为国家的战略重点服务。今天,我从三个角度谈一些看法:一是关于金融的定位。
还包括一些专业领域的指标,比如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增长率,汽车生产量的增长率,笔记本电脑的增长率,等等。金融的特点就是杠杆,没有杠杆就没有金融。煤炭,十年前全国18亿吨,现在涨到40多亿吨,实际生产的有30多亿吨,重庆还是4000万吨没增加。所以大家别以为P2P是创新,如果没有规范,宁可不创新。还有,近一两年各种非标业务虽然形式翻新,但本质没变,比如银行将自有资金放贷、理财资金投资非标,最后变成银行存款,就稀里糊涂规避了监管,这个过程中金融杠杆比提高了,特别是非标准债务领域风险控制的流程内审不规范了。没有搞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时候,我们有一个目标,就是争取到100个以上上市企业,现在有50多个,要再翻一番。
从那时候开始到现在,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人数量、融资总量,都有惊人的增长。如果一个城市建20个综合体,每个区县里都建两三个,一个区县才十几万人,哪有那么多消费?肯定也会产生泡沫。
第五条,实施面对面行政指导,督促企业诚信自律。这个意义上讲,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还是间接金融系统还是非银行金融系统,都该围绕这些战略去落实工作。
金融的生命线,一种体现在是金融企业本身的生命线,金融企业本身要有信用。所有的这些,都和杠杆比、和风险没控制好有关系。
杠杆比高的信用就会降低,风险也就比较高。电子信息产业几年时间做到了2亿台件的终端产品,生产量已经是全国之最。改革包括各个方面,其中有不少和融资有关,而且往往都是资本效益提升的,金融参与其中也是有很大效益的。第一个是IPO上市,不管深圳、上海A股市场,还是香港、美国上市。
总之,金融系统市场细分,各有定位,但这个比例十分重要。这是一个很好的投融资项目,解决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投资资金来源,真正起到为有钱人理财、为缺钱人融资的作用。
总之,要把要素市场体系能够搞好,三年内如果翻一番变2万亿,也是完全有可能的。对全市以个人名义开办的投资及投资咨询类市场主体,特别是外地人员在我市开办的,由各区县工商监管干部逐户上门排查并登记造册。
有了股票发行注册制,搞150个有什么不可能呢?总之,国民经济证券化率要力争100%,2017年达不到,2020年必须达到。今后几个月,我们要研究怎么操作到位。
实际上,每年一行三会都会推出三四种崭新的金融牌照。但是,如果说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是不需要有资本回报,不需要有现金流概念,不需要有担保物,也不需要有其他的信用物,那大数据就是赌博。第二块就是发债券,企业债券,由国家发改委、证监会审批,最后在A股市场上市,因为是审批制,规模也放不开。就是三句话:一是为有钱人理财,为缺钱人融资。
我们有十几个金融品种,不管是直接金融系统的资本市场发债券、发股票,还是间接的金融系统商业银行或者非银行金融系统,都是各种理财方式、中介方式,本质上就是为有钱人理财,为缺钱人融资。这个牌照现在全国发了20多块,重庆有4块。
过剩不可怕,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就是淘汰过剩的动力,良性的过剩是10%—15%,市场经济中每年有10%—15%企业发生倒闭,是优秀企业把差的企业挤掉了,别大惊小怪,这很正常。大体上说,如果能把这五块和国内外打交道的资金链做到位,重庆成为一个跨境开放的、和金融结算高度联系的国际化金融中心,就不是说空话了。
本来我们起初是想把这个融资需求交给重庆的民营企业,他们如果有钱没有地方用,投到这个项目,肯定比放100亿小贷好,不容易坏账,但后来民营企业没有实质跟进。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:第一种就是高息揽储乱集资,这种高息揽储不是小贷公司等经过一行三会允许的、有规范要求、有杠杆比调控要求的,而是社会上的一种瞎搞,后果不比杀人放火轻。